
AI正接棒成为行业“二次引擎”
“AI是一场‘三昧真火’,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灵魂和肉身。”于洋以一句极具画面感的比喻,定义了AI对拍卖行业的深远影响。
他指出,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推动机动车拍卖从线下走向线上,从“经验判断”转向“流程驱动”;如今,AI正接棒成为行业“二次引擎”。
于洋认为,AI的意义不仅是提升效率,更是让行业的“标准化”和“信任化”成为可能。目前,58优信拍已在评估、检测、报告、客服、定价等核心环节全面导入AI能力:AI报告纠错系统可自动比对检测报告与实车信息,日均发现超过3000台车辆的报告错误,核验效率是人工的十倍以上;AI估价系统基于数百万级交易数据训练,残值预测准确率达93.6%,让车价“定得更准”;AI报告解读功能可将300余项检测指标自动浓缩为3秒可读摘要,相较传统人工研读,效率提升225倍;AI陪拍助手与AI智能客服降低了参与门槛,让更多新买家“听得懂、出得手”。
“这一系列创新,正在让二手车拍卖告别信息不对称与人工失准,进入真正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化时代。”于洋总结道,“AI正在让拍卖‘看得清、算得准、跑得快’。”
AI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车
过去五年,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政策放开和海外需求攀升,二手车出口正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新的增长曲线。中国汽车的全球保有量快速提升,出口渠道与交易体系的数字化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如何借助科技手段建立信任基石,打破出海壁垒,提升跨境交易效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中,针对“技术如何助力中国二手车出口”这一话题,58同城·优信拍总经理于洋提出了他的判断:“AI的价值,不止于提升国内交易效率,更在于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车、相信中国车。”

他指出,日韩等成熟市场具备完善体系与深厚沉淀,而中国的机会在于用技术实现‘弯道超车’。AI的深度应用,不仅能标准化车辆检测数据、提升跨境交易透明度,也能通过可验证的质量与价格体系,增强海外买家对中国二手车的信任。
从链通到共生:AI推动行业迈向智能协作
于洋指出,当前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已进入“智能化黄金窗口期”。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交易额突破1.28万亿元。其中,网络拍卖占比已超过75%,成为市场主流。另一方面,行业仍面临流通链条割裂、车源结构不均、跨区域迁出难等现实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仅靠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行业共生与链路协同。”他表示,二手车拍卖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单一平台之争转向生态能力之争。协会主导的二手车出口拍卖协作平台与跨境流通机制,正在成为行业共建的样板。
“共生不是合并,而是并肩。行业的成熟,不是一个平台长大,而是一条链变强。”于洋表示。他指出,行业要真正实现共生,关键在于构建可协同、可扩展的技术与服务底座。在这一逻辑下,58同城·优信拍正持续强化技术中台与服务支撑体系,从高效流通平台向智能化基础设施提供者转型。
他进一步表示,AI不再只是技术工具,而是连接各个环节的“共生语言”。“未来的竞争,不在于谁跑得快,而在于谁能让别人跑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