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详细内容

投稿

【独家评论】“凯翼”是个什么玩意儿?

言论 2014-11-05 11:37

 

很奇怪,突然间看到微信朋友在发同样一条微信凯翼汽车与郑州主流媒体战略合作推荐会。恕我直言,我虽然不是第一次听说凯翼,但我很有佩服有勇气做凯翼的人,我不希望凯翼在郑州的经销商成为第二个通美,也不希望他们成为郑州的第二个金泽”……

那么,凯翼竟然是个什么玩意呢?不熟悉汽车行业的人,恐怕对这个名字一头雾水奇瑞汽车大家都知道吧?凯翼汽车就是奇瑞汽车新开发出来的一个品牌。这边有个童鞋说了,奇瑞怎么又搞了一个新品牌?是滴,那么它为什么又搞了个新品牌呢?
 

那么,为什么说是他又搞了个新品牌呢?因为奇瑞搞过好几个“新品牌”了,例如奇瑞的瑞麒,例如奇瑞的开瑞、例如奇瑞的威麟。这三个品牌在郑州开店时,作为一个老的汽车媒体人,我都去见证过,家里至今还有河南通美发的暖水壶。可是,现在,瑞麟和威麟在郑州一家经销商都没有了。

还有开瑞,原来在郑州一度有四家经销商,一家家都死掉了。现在就剩河南金泽了,而且金泽已经转型做北京幻速了,数月不进开瑞车了。而且,开瑞的销售公司已经从开封撤回了安徽的总部。是胜利大逃亡还是其他,小伙伴们自己联想去吧。

如今,奇瑞又搞了个凯翼。这真的很让人奇怪。按照奇瑞的说法,这是为了走量,为了分摊成本。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这是为了安抚那些奇瑞改革过程中被裁撤掉的人员。

当然,还有人说,八大金刚之一的陆建辉从奇瑞出走之后,希望寻找一个新的机会来证明自己,所以他积极争取,与地方政府达成协议,将奇瑞的一些销量不佳的车型和品牌打包放到了凯翼汽车。

不管是什么理由,从凯翼汽车的诞生我们就能够看出,奇瑞这家地方性国企,是无法真正做到壮士断腕的。

虽然是以开瑞微车这样的边缘品牌和车型的资产为主,且宣称是一家商用车公司,但凯翼汽车的主打产品却并不是微车和商用车。根据报道我们就能够知道,它今年计划展出的五款新车,全部都是轿车

而且,登陆凯翼的官方网站,我们可以发现,凯翼未来还将会打造成全覆盖的品牌,包括轿车、SUVMPVCORSS等多类别领域的产品,要比现在的奇瑞汽车还要广。

可是问题来,老陆的带领之下,凯翼凭什么和奇瑞叫板?就凭借奇瑞的那些过气产品吗?自主品牌本就被压在一个相当窄的价格区间以内,在奇瑞的价格压力之下,凯翼的生存空间又能有多大?

还有,凯翼在官网自我介绍时,还表示以“年轻、创新、本真”的态度,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还宣称将以“互联网思维”来满足客户需求。对此,本人不禁哑然失笑,请问凯翼这是要超过特斯拉的节奏吗?请问互联网思维就是把一堆过气的产品卖给网友吗?况且,这样的价格定位区间之内,凯翼还想要学小米,玩互联网汽车的概念,它能玩的转吗?请问凯翼,你把网友当成什么了?

毫无疑问,在短期内,凯翼汽车还必须服从奇瑞控股在产品分配格局上的统一调配(观致在上层,奇瑞在中层,凯翼在下层),也就是说,至少在中短期内,它只能是生存在奇瑞之下。

而凯翼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奇瑞不要或者即将过气的产品,进行重新包装,然后推向市场。以前玩不好的东西,现在用什么办法,能够重新玩起来?其前期生存的压力之大,可以想见。而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度过了这样的难关,凯翼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向更深层次扩展。否则,它就只能成为一个垃圾箱,不断接受来自奇瑞不能打开市场的各种产品。

就算凯翼在奇瑞老款车型的基础之上,重新换皮变成新产品上市,但当前自主品牌的价格已经被压到一个相当狭窄的空间,而凯翼要在这狭小的空间内生存,难度之大同样可想而知。

虽然市场上还有一些比如华泰、川汽这样更低端的企业存在,但它们的背后,无疑都有来自于其他行业的资源支持,或房地产,或矿产,或政府输血。凯翼只有一个可能,政府输血。可是政府的血库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何况它还要为奇瑞血。

由此可见,凯翼的生存难度,是要比那些独立的、更低端的品牌要更难。

面对这样那样的质疑,凯翼汽车打出了互联网汽车的招牌。看到这,说实话我是真心的笑了。

    似乎,实体行业和互联网沾上边,都能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来似的。我对凯翼的这个发展思维,深深感到其创造性的不足。如果自主车企们都把苹果、小米供起来拜拜,就能成就一番伟业,那大家岂不早都立地成佛了?

    低端定位的凯翼,玩上高大上的车载互联,想想就觉得不靠谱。凯翼可能会说,谁讲车载互联就一定要高大上了?好吧,你说的或许没错,但凯翼自己肯定没能力开发啥颠覆性的产品出来,只能从供应商那里淘宝。不高大上,讲性价比,那你就只能用低端山寨货装上去了,那所谓的智能互联,恐怕最终也只能成为弱智的智能互联。高价格不一定有高品质,但低价格,一定不会有高品质。

总而言之,我对凯翼汽车的未来充满了悲观。凯翼汽车最终是帮助奇瑞分摊成本,还是进一步推高奇瑞的成本,我的观点是后者。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自主品牌的很多领导们的认识,往往都停留在理想阶段,到了现实里,也就只能不断的去试错了。

站在奇瑞控股的角度,奇瑞从当初的奇瑞、开瑞、瑞麟、威麟四个品牌,又转到了如今的观致、奇瑞、凯翼三个品牌,虽然少了一个,且引入了外部合资者,但最终玩得转,目前还未可知。

不过,做为老汽车媒体人,我不得不佩服的是,还真有人敢做凯翼。让我们一起祈祷,凯翼在郑州能够旗开得胜,而不是走瑞麟、威麟和开瑞的老路!我们更希望,凯翼的产品不是杂货堆,而且真正符合互联网的高品质好车。

(文中部分观点摘自搜狐汽车)

猜你喜欢
返回
顶部